(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炳钰)8月10日证劵配资网,话题“6岁女童溺毙于深不到膝盖戏水池”登上热搜。事故发生在7月18日晚18时,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一家酒店内,女童悦悦在水上儿童乐园玩耍时,腿部被吸进水池的回水管难以拔出,抢救无效,不幸溺亡。
该回水管直径27厘米,水池中的水深不到悦悦膝盖,且悦悦比同龄孩子壮实、水性不差。为什么还会发生悲剧?同类水上儿童乐园还能放心玩吗?8月12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宣教支队高级培训师李振华和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局新闻宣传科祁兴龙,两位专家表示,事故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几个风险点有关。
6岁女童溺毙事故发生地的儿童水寨。中国新闻周刊图
风险点1:管道口缺乏保护。从报道图片来看,该水池回水管上方缺乏完善的保护格栅(网状),致使孩子不慎踏入。
风险点2:水泵的巨大吸力。该管道口下方有水泵工作,水流非常大,一旦踏入可能会产生抽真空效应,使身体被吸附卡住。
风险点3:回水管位置缺乏标识。在回水管安全保护不到位的情况下,缺乏相应的指示标识,事故的发生概率加倍。
风险点4:忽略浅水区的危险性。安全性与水的深浅无关。人一旦在水中跌倒,出于害怕和紧张,会用手臂支撑水底地面,但如果水深超过手臂长度,则头面部无法露出,容易导致身体失衡,在水中不停打滚,从而发生溺水。尤其儿童,手臂更短,风险更大。
风险点5:缺乏救生员。根据《GB 19079.1-201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及以下的游泳池,应至少配备游泳救生员3人;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游泳池,应按面积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游泳救生员。但据报道,在事发第一时间,现场并没有相应工作人员值守。
风险点6:缺乏一键断水的紧急制动装置。报道显示,工作人员对关闭水泵阀门的操作并不熟练,更没有泳池紧急抽水排水的预案措施,这说明酒店监管存在很大缺失,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不完善。
对此,李振华呼吁家长提高认知,对浅水区的潜在风险有所了解,教会孩子识别排水口;呼吁行业缩小回水管直径,尤其儿童水池,回水管更应小尺寸、多数量;呼吁经营场所规范放置回水管位置标识、安排救生员,减少悲剧发生。
除此之外,祁兴龙强调,经营者在相关事故中的责任毋庸置疑证劵配资网,但家长作为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应尽到看护义务,不可因水较浅就疏忽大意。他提出,若孩子发生类似溺水事件,可将长一点的胶管递到孩子面前,让其用嘴咬住,以保证正常呼吸,为救援争取时间。
申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